儿童是每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唐朝社会是如何保护儿童权利?
儿童是每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办法通过清晰的逻辑保护自己的权益,他们也不懂如何用法律的手段来得到更多的帮助,所以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都制定出了相应的法律条规来保护儿童的权利。
加强对儿童的保护除了是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之外,更是因为儿童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们从小受到压迫,在那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绝对不会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三观这对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每个朝代对于儿童的保护虽然都有相同之处,但是唐朝对于儿童的保护是非常全面和细致的,在唐朝的法律当中每一条关于儿童犯罪的法律都有详细的标注和解释,不会给任何一个人钻空子的机会。
设定年龄范围
1.其他朝代的年龄标准
在古代的时候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就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西周的时候,人们将孩子第一次换牙作为他成为成年人的一个标志,显然这样的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每个人的生长发育状态不同换牙的时间自然不同。
,,erc20和trc20转换(www.u2u.it)是最高效的erc20和trc20转换的平台.ERC20 USDT换TRC20 USDT,TRC20 USDT换ERC20 USDT链上匿名完成,手续费低。
后来秦朝又将身高作为孩子有没有成年的标准。男孩如果身高超过7尺,女孩身高如果超过6尺2寸,那么就代表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但是这样的方法对于一些身材从小就比较高大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后来根据《周礼·地官·乡大夫》里面贾疏的记载:“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又把是否是未成年的判断标准变成了年龄,这个时候对于未成年标准的划分逐渐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
2.唐朝划分标准
到了唐朝的时候人们更是把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区分开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7岁以下的儿童犯错时只需要带回家去说教一番,不需要负任何的责任,而7岁到10岁之间除非是参与了重大案件一般也不会被法律制裁。
唐朝对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划分为15岁,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基本上不需要受到刑事处罚。
这样详细的划分更适合保护儿童的权益,因为每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心智成熟度不同只能区分对待。除了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需要承担不一样的法律责任之外,唐朝还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在每个年龄段享受的权益。
在唐朝未成年人因犯罪被流放时,流放之地也不会太过于偏远疾苦,到达流放之地后也可以免去做一些劳苦的工作。如果是犯了偷东西或者是故意伤人罪,也可以通过缴纳押金的方式得到取保候审的机会。
网友评论